2019寄養家庭分享
愛的勇氣-儲備孩子面對未來的能力
仁傑媽媽的小兒子在國小階段觀察到疑似發展遲緩,極力跟老師討論及溝通下直到國中才確診,但孩子學習已落後同年齡許多。媽媽歷經不斷吸收新知、與孩子討論來找出合適的學習領域,一步步培育下現為空手道國手,陪伴及關懷讓媽媽在教養育子女上相當有信心。
家中一幅幅裱框的千片拼圖,是仁傑媽媽在照顧第一位寄養童時全家一起完成的作品,除了幫助孩子學習也是全家最常進行的休閒遊戲。因為自身照顧經驗,曾觀察到5歲的寄養童在轉瓶蓋時的動作不靈敏,敏感的知覺促動帶孩子就醫確診為發展遲緩。現在常讓孩子把玩串珠訓練抓握能力,到學校才藝授課時也帶著孩子,幫助老師及同學認識寄養服務,進而捐贈書籍給家扶寄養孩子;鄰居間也交流分享適齡的衣服,服務感染了身邊的人,這也助益他順利繼續服務…
仁傑媽媽在服務初期也會為了安置童的負向回應感到自責,求助家扶社工老師下,經過會談、訓練、諮商課程,適時緩解情緒並調整已對。仁傑媽媽說:照顧不僅僅是當下,希望孩子從家中離開的那天,有能力可以繼續飛翔。
愛的奉獻 – 達人級的寄養服務
美玉媽媽因為姊姊從事寄養家庭服務而受到感動,原想活絡家中氛圍,在921開放單親申請的那年便加入服務,當年兒子15歲相當支持媽媽的決定,視寄養童為家人般來照顧。家中長輩的支持、孩子的鼓勵,讓媽媽順利的度過了磨合期,更意想不到地認識許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,寄養家庭們最常到各別家中聚會,讓孩子玩在一起、相互幫助成為彼此最大的後盾。
美玉媽媽經驗豐富,在面對不同特質的孩子時,總能保有彈性教導方式。小梅是美玉媽媽曾照顧的寄養童之一,8歲初到家中時不會說話、不會施力、沒有口語能力,經由美玉媽媽一步步的教導,孩子能提筆寫出自己全名那刻,讓媽媽感動莫名;8歲時更由原持有重度身心障礙手冊重新鑑定後為中度,這進步也讓學校特教班老師驚喜感動!
18年寒暑、全年無休的照顧,美玉媽媽並不謂辛勞,反而謙虛說道:是我要感謝這些孩子,照顧他們一點也不辛苦,因為有一群人隨時隨地的能幫我分憂解勞、陪我面對挫折。更因為有這些孩子使我的世界更開闊,逼自己學會了電腦、智慧手機使用等,他們的陪伴讓我心靈更富足。
愛的傳承 – 母女二代接棒寄養服務
伊均高中時,家裡就開始照顧寄養兒童,常常聽到孩子背後許多令人心疼的故事,並跟著媽媽學著照顧他們。這段時間,伊均就像是「寄養服務實習生」一樣,學到許多服務知識。因長期接觸弱勢兒少,對於不幸兒少有更多的惻隱之心,在母親的鼓勵之下,三年前開始成為寄養媽媽。伊均笑說以前看媽媽帶小孩相當得心應手,自己帶孩子時卻很常遇到困難,於是媽媽就成為伊均最常諮詢的對象,成為她最大的精神支柱!
寄養兒童小恩初到伊均家中時,因離開原生家庭而產生心理壓力,時常出現一些異常行為。儘管伊均試過許多方法,卻都無法完全改善孩子的問題,後來她開始帶著小恩到處串串門子,讓其他人陪伴小恩聊天與玩耍。漸漸地,小恩的情況異常行為開始減少,伊均才意識到小恩需要的是其他大人的肯定和鼓勵,才能讓他走出人際互動的心理陰影,重拾笑容。
不只伊均夫妻,公婆及家人也都把寄養兒少當作自己的家人,常常「全家」出遊,且小姑為心理輔導科系背景,更以專業陪伴寄養童繪畫,家人的投入與參與,讓寄養服務更加順利。